查看原文
其他

《论语》练习28

张继彦 彦师语文课堂 2022-05-09

北京语文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(持续更新)

古文拾遗、文言文古诗常识、常识汇编(持续更新)


《论语》练习题1

《论语》练习题2

《论语》练习3

《论语》练习题4

《论语》练习题5

《论语》练习题6

《论语》练习题7

《论语》练习题8

《论语》练习题9

《论语》练习题10

《论语》练习题11

《论语》练习题12

《论语》练习题13

《论语》练习题14

《论语》练习15

《论语》练习16

《论语》练习题17

《论语》练习18

《论语》练习19

《论语》练习20

《论语》练习21

《论语》练习22

《论语》练习23

《论语》练习24

《论语》练习25

《论语》练习26

《论语》练习27

1.(5分)有子曰:“其为人也孝弟,而好犯上者,鲜矣;不好犯上,而好作乱者,未之有也。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。孝弟也者,其为仁之本与?”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《学而》第2章)

 曾子曰:“吾日三省吾身。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”(《学而》第4章)

【注释】1.弟:读音和意义与“悌”(音 ti )相同,即弟弟对兄长的正确态度。

(1)下列各项是对选段内容的理解,不正确的是   

A.善事父母曰孝,善事兄长曰弟。孝、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。

B.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,君子应该专心致力于这个根本,根本建立了,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。

C.孔子认为忠是以孝弟为前提,孝弟以忠为目的。有了孝弟,那么人人就都能为统治者尽孝了。

D.曾子提出了忠和信的范畴,就是替人办事要尽心竭力,与朋友相交要真实守信,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。

(2)儒家非常重视孝、弟、忠、信这四种品德,请联系实际,谈谈你的认识。

 

 

2.(6分)   孔子于乡党,恂恂如也,似不能言者。其在宗庙、朝廷,便便言,唯谨尔。(《乡党第十》)

(1)下列各项中,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  

A.本章记述的是孔子在乡党、宗庙、朝廷中,所表现的语言、容态各有不同。

B.孔子在居家时,与乡亲、宗族父老相处,他总是信实恭慎,谦逊得像不大会说话。

C.孔子在宗庙、朝廷上。却能侃侃而谈,辩明事理,但态度还是非常严谨。

D.孔子在乡党和在宗庙、朝廷中表现出完全两样的面孔,说明孔子在言行上有互相矛盾的地方。

(2)《论语•里仁》记载,孔子曾说:“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。”请结合上文,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言与行。

 

 

 

3.(4分)【材料1】礼,与其奢也,宁俭。(《论语•八佾》)

【材料2】富与贵,是人之所欲也,不以其道得之,不处也。(《论语•里仁》)

【材料3】士志于道,而耻恶衣恶食者,未足与议也。(《论语•里仁》)

【材料4】士而怀居,不足以为士矣!(《论语•宪问》)

上述材与另外三则材料所传递的道德内容不一致。

(2)阅读下面文字,完成各题。

       子路问:“闻斯行诸?”子曰:“有父兄在,如之何其闻斯行之!”

       冉有问:“闻斯行诸?”子曰:“闻斯行之!”

       公西华曰:“由也问‘闻斯行诸?’,子曰:‘有父兄在’;求也问,‘闻斯行诸?’子曰:‘闻斯行之’.赤也惑,敢问?”子曰:“求也退,故进之;由也兼人,故退之。”

       面对子路、冉有的同一问题,孔子的回答是完全不同的,这使得站在一旁的公西华很困惑。请问,孔子为什么会给出不同的回答?孔子的解释体现了他怎样的教育思想?

 

 

1.【解答】(1)C.“认为忠是以孝弟为前提”错误;从“孝弟也者,其为仁之本与”可见,应该是孝悌是忠信仁义的根本。

(2)儒家认为人们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,对兄长顺服;那么他在外面就可以对朋友、对国家尽忠,对朋友守信。这些都是做人的根本,如果人人都能这样,我们的社会也就成为和谐社会了。

译文:有子说:“孝顺父母,顺从兄长,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,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。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,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。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,根本建立了,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。孝顺父母、顺从兄长,这就是仁的根本啊!”

曾子说:“我每天都要作多次自我检讨:为人出谋献计做到忠心不二了吗?与朋友交往做到诚信了吗?老师所传授的东西经常温习了吗?”

2【解答】(1)D.“说明孔子在言行上有互相矛盾的地方”分析有误。不矛盾,在不同的环境、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表现,这正是孔子谨慎诚敬的具体表现。

(2)平时生活中,说话要谨慎诚敬,不卖弄口舌、妄自尊大,不自骄于人;但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,要做到知无不言、言无不尽,说理要明白不含糊。做事要勤勉敏捷,少说多做,不怠惰。

译文: 孔子在本乡的地方上显得很温和恭敬,像是不会说话的样子。但他在宗庙里、朝廷上,却很善于言辞,只是说得比较谨慎而已。

33(1)材料1

(2)因为,孔子了解冉求平日做事,过分谨慎,所以给他壮胆;仲由的胆量却有两个人的大,勇于作为,所以要压压他。(注意“退”“进”“兼人”“退之”的理解,意思对即可)因材施教。

(1)译文:材料1:礼仪,与其隆重,不如节俭。

材料2:富与贵,是人人都想望的,但如果不通过正当的途径得来,君子是不能安享的。

材料3:士人志向在道,以自己吃粗粮穿破衣(生活不如人)为耻辱,这种人,便不值得同他讨论了。

材料4:士人如果留恋安逸的生活,就不足以做士人了。

(2)译文:子路问:“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?”孔子说:“有父兄在,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?”

      冉有问:“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?”孔子说:“听到了就行动起来。”

      公西华说:“仲由问‘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?’你回答说‘有父兄健在’,冉求问‘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?’你回答‘听到了就行动起来’.我被弄糊涂了,敢再问个明白。”孔子说:“冉求总是退缩,所以我鼓励他;仲由好勇过人,所以我约束他。”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